top of page

催眠治療研究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應用與療效

已更新:1月12日

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 PTSD),是一種因為經歷嚴重的創傷事件後所引發的延遲性及持久性的精神障礙。在 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有詳細的描述,PTSD 通常由於經歷或目睹了令人極度恐懼、震驚或激動的事件而引起,例如戰爭、性侵犯、嚴重意外或災難等。主要症狀包括持續的回憶、噩夢、避免與逃避刺激、情緒過度激動和注意力困難等。DSM-5 是一本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APA) 發布的指南,用於診斷和分類精神疾病。PTSD 被 DSM-5 歸類為一種創傷和壓力相關疾病,並提供了詳細的診斷標準。這個指南對於確定 PTSD 的診斷標準、症狀描述以及相關統計資訊非常有價值。


PTSD 的癥狀會對案主的生活質量、社交功能和工作能力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PTSD 需儘早診治並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以幫助案主恢復正常生活。綜合來說,PTSD 是一種可能因應激創傷事件而出現的複雜心理障礙。


PTSD 發病與個人的創傷敏感程度、社會支持系統、應對能力等諸多因素相關。大多數人在創傷事件後會有應激反應,但只有小部分人會發展為PTSD 。有研究顯示女性PTSD 發病率較高。


PTSD 主要通過認知行為治療、眼動重處理與重探技術、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PTSD 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精神健康後果,增加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


PTSD 的症狀特點﹕

- 再體驗症狀 - 

再體驗症狀是 PTSD 的核心症狀之一。它指的是 PTSD 案主會反覆地、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創傷事件的場景,出現突發的回想 (Flashback)、夢魘等症狀。

具體來說,再體驗症狀可能包括: 


  • 反覆地、毫無預警地回想起創傷事件的畫面,彷彿再次身臨其境。

  • 頻繁地夢到創傷經歷,內容真實生動,會驚醒並感到恐懼。

  • 面對與創傷相關的線索時,會觸發強烈的精神反應,好像創傷正在重演。

  • 輕微的刺激就會引起對創傷的突發回想和情緒反應。

  • 出現類似發作的不自主反應,如心跳加速、頭暈、發汗等。


這些再體驗使 PTSD 案主產生強烈的恐懼與痛苦,也會導致他們試圖逃避與創傷相關的線索,形成回避症狀。再體驗症狀會嚴重影響案主的正常生活。


- 過度覺醒 - 

過度覺醒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常見症狀之一。它表示個人處於高度警覺和緊張的狀態,對環境中的刺激過度敏感和反應過度。

過度覺醒的主要表現包括:


  • 敏感緊張﹕對輕微的聲音、光線、觸動等刺激就產生緊張和反應。容易被嚇到。

  • 過度警覺﹕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擔心危險會再次發生。注意力難以集中。

  • 睡眠困難﹕難以入睡或整夜難以入睡,睡眠品質較差。

  • 易怒﹕情緒反應過激,輕微刺激就會引起怒火。

  • 驚嚇反應增強 - 對突發的聲響、動作、觸碰等產生誇張的驚嚇反應。


這種過度覺醒的狀態會導致案主精神高度緊繃,整日疲憊不堪。通常它會伴隨著關於創傷事件的反覆想像、夢魘等其他 PTSD 症狀。要通過認知行為治療等方法才能得到緩解。


- 回避行為 - 

回避行為是PTSD 的核心症狀之一。具體表現為:


  • 案主會主動回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人、地點、物品、情境。例如遭遇車禍的 PTSD 案主,會避免去事發地點或看到類似的車輛。戰爭 PTSD 案主則會避免戰友和武器等。

  • 案主會回避談論或接觸任何會提醒他們想起創傷記憶的東西。即使親友提起也會閃躲、轉移話題。

  • 案主會減少對外界的興趣,例如不再參加社交活動,對愛好失去熱情等。

  • 案主會感到與周圍人和社會脫節、疏離。覺得其他人無法理解自己,從而與人距離,退出社會。

  • 在嚴重案例中,案主可能完全躲在家中,拒絕工作及社交。


PTSD 案主通過回避行為來逃避創傷記憶的侵擾。但長期下去,這些症狀會對案主的生活質量、社交功能和工作能力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導致他們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功能受損。這需要依靠專業幫助和支持來逐步修復。


- 負面認知和情緒困擾 - 

PTSD 案主常有負面想法,認為人生沒有價值和前途。他們經常陷入焦慮、憂鬱、敵意等負面情緒,難以自拔。常見的負面認知和情緒症狀包括:


  • 負面思考模式﹕案主會形成固定的負面思維模式,認為人生沒有價值和前途,沒有希望改善。他們會過度自責,認為創傷事件是自己的錯。這種負面思考會加劇焦慮和抑鬱。

  • 自責和內疚﹕案主會把創傷事件的發生歸結為自己的過錯,產生強烈的內疚感。即使事故的發生不可歸責於自己,他們也會自責未能防止或轉移結果。

  • 無助感﹕案主會感到強烈的無助和絕望。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生活,沒有能力應對任何事情。這會影響他們採取積極行動以改善自身狀況。

  • 情緒困擾﹕案主會長期陷入負面情緒如憂鬱、焦慮、敵意、恐懼等。這些情緒波動劇烈,難以自制,也無法積極表達舒緩。


這些負面認知和情緒會嚴重影響 PTSD 案主的日常生活運作和社交功能。他們往往無法正常工作、人際關係疏遠、甚至出現自殘或自殺傾向。因此需要依靠專業心理治療與輔導,逐步建立正向健康的心態和應對方式。



PTSD 的催眠治療方法


催眠是一種在專業指導下使用建議和放鬆技巧來誘導一種特殊意識狀態的治療方法。在心理輔導中,催眠被廣泛應用於處理壓力、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問題。然而,催眠的效果因個體而異,並非所有人對催眠都有相同的反應。


暗示強化正面思維:

在 PTSD 的催眠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可以運用正向暗示的技巧來強化案主的正面思維。具體來說,治療師可以在案主入眠後,反覆給予正向的肯定暗示,例如“你充滿希望和自信”、“你將活在當下,展望未來”等。這樣的暗示可以幫助重塑案主的思続模式,增加正面思考的能力。


與此同時,治療師也可以引導案主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在和未來,而不是過度沉浸在負面創傷記憶中。例如設立一個“安全地點”,讓案主在催眠中將自己想像在一個舒適、平和的場景裡,聚焦當下的感受。或是引導案主設想一個美好的未來場景,讓案主從中獲得希望。這樣可以減少創傷記憶的侵襲,增強案主正向思維的能力。


通過正向暗示與引導注意力的雙管齊下,可以切實增強 PTSD 案主的正面思考,減輕過去負面記憶的影響,使之聚焦於現在與未來,這是催眠治療中強化正面思維的重要途徑。


系統脫敏感作用:

在 PTSD 的催眠治療中,治療師會先引導案主進入深度放鬆的狀態,例如通過 漸進式肌肉放鬆或影像等技巧,讓案主達到身心高度放鬆。在案主進入放鬆狀態後,治療師會運用系統脫敏感的技巧對創傷記憶進行處理。


治療師可以讓案主在腦海中構想出一個箱子,然後把與創傷相關的場景、画面等都存放進去。之後引導案主想象把這個箱子關上鎖,封存起來。再進一步可以引導案主想象把記憶的箱子越拖越遠,或者箱子的顏色逐漸褪色等。這樣通過象徵性的操作,可以減弱創傷記憶的清晰度和強度,逐步達到脫敏作用。


在整個過程中,治療師需要密切注意案主的反應,控制暴露的程度和節奏,以免造成二度創傷。逐步脫敏可以幫助 PTSD 案主減少創傷記憶的敏感度,降低記憶引發的恐懼和焦慮症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鞏固正向行為模式:

催眠治療可以增強案主面對現實生活的自信和勇氣,鞏固正向思維模式,從而建立起新的正向行為模式,例如主動積極生活、與人交往、工作等,代替過去回避和逃避的負面模式。催眠治療可以具體引導案主進入放鬆的催眠狀態,在此狀態下案主更能接受正向的暗示和建議。


治療師可以通過正向暗示,增強案主的自我效能感、安全感和正向思考模式。例如強化 “我有能力面對困難”、“我是勇敢的”等正向思維。這可以減輕案主的焦慮和敏感,增強他們面對現實生活的自信和勇氣。


在鞏固了正向思維模式後,治療師可以在催眠狀態下引導案主設想積極地與人交往、參與工作等情境,幫助案主建立起新的正向行為模式。這些正向的想象和建議可以增強案主在清醒狀態下主動改變行為的動機和能力,例如更積極地與人接觸、重返工作崗位等,代替他們過去回避人群、逃避工作的負面模式。


透過催眠治療過程,案主可以學會正向思考和主動正向行動,從而達到改善症狀、重建生活的目的。



PTSD  催眠療法的臨床研究證據

對比研究證實催眠組治療效果優於對照組

多項臨床試驗將接受 PTSD 催眠療法的組別與只接受常規療法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接受催眠療法的 PTSD 案主在症狀緩解程度、生活質量改善等方面明顯優於僅接受常規療法的對照組。這證明了 PTSD 催眠療法的療效。


不同脫敏感程序的療效比較

研究還比較了PTSD 催眠療法中不同的脫敏感程序,如直接暗示法、情景重建法等。結果發現執行情景重建的案主治療效果更佳,原因是情景重建可以更深入地處理案主的創傷記憶與情緒。


長期隨訪證實催眠療效持久

多年後的隨訪評估發現,接受過 PTSD 催眠療法的案主其症狀緩解效果可以持續兩年以上,明顯優於只進行常規療法的對照組。這證明 PTSD 催眠療法可以達到長期治療效果。


以上研究為 PTSD 催眠療法的療效提供了可靠的臨床證據。


PTSD 催眠療法的應用前景

可與其他療法結合達到協同增效﹕

PTSD 催眠療法可以與認知行為療法、曝露療法等其他療法進行結合,發揮協同增效。認知行為療法可以幫助 PTSD 案主識別並修正負面思維模式,重新建立正確的認知評估,從而減輕癥狀。而催眠療法可以讓案主在深度放鬆的狀態下重新塑造創傷記憶,減弱記憶中的負面情緒因素,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如果兩種療法進行有機結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首先,催眠可以幫助 PTSD 案主放鬆心情,提高對認知行為療法的依從性。案主在催眠狀態下更容易接受及實施認知改造。同時,認知行為療法可以使催眠療法的治療效果更持久。因為認知行為療法可以糾正案主長期的負面思維模式,使催眠治療的效果不會很快退失。


通過兩種療法的有機配合,可以提高 PTSD 案主的總體療效,減輕癥狀更徹底、治療結果更持久。這種結合療法值得在 PTSD 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治療時間短,案主依從性好﹕

與其他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藥物療法等相比,PTSD 催眠療法的每次治療時間較短,通常在 1-2 小時之內就能完成。認知行為療法需要逐步引導案主改變思維模式,每次諮詢時間至少 1 小時。藥物療法需要長期規律用藥。而催眠療法則可以在案主進入催眠狀態後直接進行創傷記憶重建,每次治療時間可以控制在 1-2 小時內。


此外,催眠本身可以增強案主對治療師的信任度,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在催眠過程中,治療師需要先引導案主進入完全放松的催眠狀態,這需要治療師與案主之間建立充分的信任。當案主放下戒備後,會更積極地配合治療師的引導進行創傷記憶改造。


PTSD 催眠療法治療時間短且案主依從性好,這使其更易於被案主接受。這是 PTSD 催眠療法可以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PTSD 存在的局限與未來研究方向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但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為了更好地應對和治療這種疾病,未來的研究方向可以聚焦於以下幾個方面:


個體化制定脫敏感方案:

PTSD案主的症狀和經歷各不相同,因此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更多有效的脫敏感方法,例如脫敏感訓練、認知行為療法和心理教育等,以便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幫助和治療。


持續改進催眠誘導技能訓練:

催眠療法在治療PTSD方面已經顯示出一定的潛力。然而,催眠誘導技能的訓練和應用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未來的研究可以集中於開發更有效的催眠誘導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臨床治療中,以幫助案主更好地處理創傷後的壓力和焦慮。


開展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檢驗療效:

為了確定各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未來的研究需要進行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這些研究可以比較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並評估其長期效果。通過這些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並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未來的研究應該致力於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催眠誘導技能的改進以及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的開展。通過這些努力,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案主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和支持。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